,书信,作为跨越时空的交流媒介,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雅称更是体现了古人对文字交流的重视与文雅,从古至今,书信的称呼可谓丰富多彩,从最初的“尺素”、“尺牍”,意指用一尺长的素色竹木片或纸张书写,到后来的“书简”、“信札”、“尺函”、“雁帛”,无不透露出书信传递信息、寄托情感的珍贵,古人亦有“鱼书”、“青鸟书”等浪漫雅致的称谓,借以鱼雁传书寄托相思,随着时代变迁,书信形式演变为“书帖”、“柬帖”,乃至近代的“电报”、“电话”,以及如今的“电子邮件”,虽然载体和方式不断更新,但书信传递情意的本质未变,了解这些雅号,不仅有助于理解历史文化的流转,也更能体会古人对书信这一传统交流方式的珍视与文雅。
本文目录导读:
传统书信的雅称
说到书信的别称,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文雅的称呼,古人写信,讲究一个“雅”,所以书信也被赋予了许多高大上的名字。
尺素
“尺素”是古代书信的常见别称,古人写字用的竹简或木牍,一尺长的叫“尺素”,后来,人们就把书信称为“尺素”,古诗十九首》里就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里的“遗谁”就是指寄给对方的书信,而“尺素”就是书信的代称。
鸿雁
“鸿雁传书”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吧?说的是汉朝时,苏武被放逐到北海牧羊,他的家书就是由鸿雁传递的,鸿雁”就成了书信的代称,象征着远方的消息和思念。
鱼雁
“鱼雁”也是书信的代称,和“鸿雁”类似,都是指代传递书信的使者,文心雕龙》里就有“书信云布,鱼雁无疆”的句子。
轴
“轴”也是古代书信的别称,因为古人写信常用卷轴的形式,轴”就成了书信的代称,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里就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里的“家书”就是指卷轴形式的书信。
素书
“素书”也是书信的别称,指的是用素色的纸或绢写的信件,后汉书》里就有“素书”一词,用来指代书信。
古称中的书信别称
除了雅称,书信在古代还有很多别称,这些别称往往和书写工具、书写方式有关。
墨书
“墨书”指的是用墨水写的书信,是古代书信的常见形式,史记》里就有“墨书”一词,用来指代书信。
毛笔书
“毛笔书”也是书信的别称,指的是用毛笔写的信件,晋书》里就有“毛笔书”一词,用来指代书信。
纸书
“纸书”是古代书信的另一种称呼,指的是用纸写的信件,后汉书》里就有“纸书”一词,用来指代书信。
书简
“书简”是古代书信的正式名称,也是书信的别称,论语》里就有“书简”一词,用来指代书信。
特殊用途的书信别称
除了普通的书信,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书信,它们也有自己的别称。
荐书
“荐书”是推荐信的别称,用于推荐某人或某物,史记》里就有“荐书”一词,用来指代推荐信。
谢书
“谢书”是感谢信的别称,用于表达谢意,后汉书》里就有“谢书”一词,用来指代感谢信。
请书
“请书”是请求信的别称,用于提出请求,晋书》里就有“请书”一词,用来指代请求信。
告书
“告书”是公告信的别称,用于宣布或告知事项,史记》里就有“告书”一词,用来指代公告信。
现代书信的别称
随着科技的发展,书信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电子书信(电子邮件)也有了自己的别称。
电邮
“电邮”是电子邮件的别称,也是现代书信的一种形式,比如我们常说的“发个电邮”就是指发送电子邮件。
邮件
“邮件”是电子邮件的另一种称呼,也是书信的别称,比如我们常说的“收到邮件了”就是指收到了电子邮件。
短信
“短信”是短信息的别称,也是一种现代书信形式,比如我们常说的“发条短信”就是指发送短信息。
微信
“微信”是即时通讯工具的别称,也是一种现代书信形式,比如我们常说的“发个微信”就是指发送微信消息。
书信别称的问答
Q:为什么书信被称为“尺素”?
A:“尺素”指的是古代书写用的竹简或木牍,一尺长的叫“尺素”,后来,人们就把书信称为“尺素”。
Q:“鸿雁传书”是什么意思?
A:“鸿雁传书”是一个典故,说的是汉朝时,苏武被放逐到北海牧羊,他的家书就是由鸿雁传递的,鸿雁”就成了书信的代称。
Q:什么是“电邮”?
A:“电邮”是电子邮件的别称,是一种现代书信形式。
书信别称的案例
李清照的《一剪梅》
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里的“锦书”就是书信的别称,指的是她丈夫赵明诚寄来的家书。
苏轼的《水调歌头》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婵娟”指的是月亮,但其实这首词是写给弟弟苏辙的,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苏轼写给弟弟的信,就是一封典型的书信。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太史公重念想,是为报。”这封信是司马迁写给任安的,表达了他对任安的感激之情,这封信就是一封典型的书信。
书信的别称真是多姿多彩,既有传统的雅称,也有现代的俚语,这些别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书信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文字的尊重和热爱,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书信有更多的了解,也让你在写信时多一份雅致和乐趣。
字数统计:约1500字
知识扩展阅读
书信是沟通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喜爱,随着时代的变迁,书信的形式和名称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本文将探讨书信的各种别称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书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 书信的定义:书信是指通过文字记录并传达信息的书面交流方式,通常包括信件、电报等。
- 书信的分类:
- 按照通信手段可分为手写信、印刷信、电子邮件等;
- 按照用途可分为私人信件、商务信函、官方文件等。
书信的别称及其含义
别称 | 含义 |
---|---|
信札 | 古代对书信的称呼,强调其正式性和礼仪性。 |
书简 | 早期书信的一种形式,多用于朋友间或官员之间的交流。 |
书牍 | 同“书简”,指用竹简制成的书信。 |
书翰 | 对书信的美称,常用于形容文辞优美、书法精湛的书信。 |
书函 | 封闭的信封,内装书信或其他物品。 |
书柬 | 小型书信或便条,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候。 |
书札 | 与“信札”同义,但更侧重于书写艺术的价值。 |
书信的历史演变
- 古代书信:
- 甲骨文时期: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商朝的龟甲和兽骨上,虽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书信,但已具备信息传递的功能。
- 青铜器铭文: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刻有祭祀活动的内容,也可视为一种早期的文书形式。
- 简牍: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竹简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文书制度。
- 近代书信:
- 明清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书信成为文人之间交流思想、探讨学问的重要途径。
- 民国初期:西方文化的传入促进了新式书信的发展,出现了邮票、信封等现代邮政设施。
- 当代电子书信:
- 电子邮件: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电子邮件成为主流的书信形式,速度快且成本低廉。
- 即时通讯软件:如微信、QQ等,实现了实时对话和信息共享。
案例分析——中国古代著名书信
- 《赤壁赋》中的“黄州之贬”:
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黄州,期间创作了多篇脍炙人口的作品,《赤壁赋》便是其中之一,这封信不仅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精神追求。
- 《兰亭集序》: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他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篇序文不仅是书法艺术的杰作,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生活情趣的热爱。
书信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从古至今,书信的形式虽在不断更新换代,但其核心价值始终未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那些亲手书写的字迹,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共同传承书信的文化魅力。
相关的知识点: